原标题:水果玉米甜心头 特色产业富农家
夏日清晨的榆中,微风带来徐徐清凉。露珠凝结在奋力拔节的穗尖上,3000亩承载着“甜梦”的SBS902水果玉米已悄然成熟,静卧于这片田野。走进榆中县小康营乡孟家庄村,连片的玉米田郁郁葱葱铺展延伸,一株株玉米秆上饱满的玉米棒长势喜人。
农户们穿梭在满目翠绿的玉米地里,熟练地掰下一个个金黄饱满的玉米,装袋、装车,陆续运往收购站。收购站内,收购商的货车往来穿梭,村民们忙着分拣、打包,一派繁忙景象。
张贵军站在田埂上,眼角眉梢都是笑意。他是孟家庄村的种植户,也是合作社的负责人。从最初的普通玉米到现在的水果玉米,他种植玉米已经近二十个年头。
SBS902水果玉米的果实呈现黄白双色籽粒,又被称为双色玉米。可以生吃、可以煮熟吃、可以炒着吃、可以榨汁喝,因其品质优良、口感鲜甜,获得市场认可。
轻轻剥开外层的青纱衣,包裹在里面的玉米棒颗粒饱满紧实。“白加黄的颗粒,界限分明,白的黏度足,黄的甜度高,口感层次特别清晰。”张贵军介绍。
据了解,该品种适应性强,十分契合榆中地区高海拔、昼夜温差大的独特地理气候条件,不仅保障了独特风味物质的充分积累,更实现了亩产的稳定与可观。
产量高了,品质好了,自然不愁卖。
“今年,我种了25亩水果玉米,每亩产量可达3000斤。”张海军算了一笔实在账,“以前种小麦,亩收入也就一千元出头。改种水果玉米后,亩产值翻了几番,稳稳上四五千元!”
从当初的零散试种到现在的规模化种植,水果玉米产业在合作社引领下已扩展至周边4个村,铺就了一条共同致富的产业带。今年,小康营乡共种植3000余亩,亩均收入预计达5000元,为实现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收购商张保健是在榆中县收购水果玉米的老主顾,“现在每天平均从这里收购水果玉米100多吨,主要发往浙江、上海、广东等南方市场。”
近年来,榆中县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抓手,推进和美乡村建设,在小康营乡推动“龛古风韵”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,培育种植“玉米、樱桃、草莓、火龙果”等“龛谷”特色精品采摘果蔬4300余亩,形成全年度采摘链条,带动3800户农户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。(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 王思璇)